教育是民生大计,新中国成立以来,东莞教育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前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及学生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等新要求,从民办学位补贴、困难学生助学减免、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等多方面,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民办学位补贴数量逐年增加
“感谢东莞,为随迁子女提供民办学位补贴,让孩子可以放心地在东莞读书,我们作为家长也可以安心在东莞工作。”今年7月,石碣镇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民办学位补贴名单出炉,陈女士的孩子赫然在列。“虽说是二档补贴,但也缓解了家庭不小的经济压力”。像陈女士的孩子这样拿到民办学位补贴的随迁子女在东莞还有许多。
东莞,是外来务工人员大市。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为此,我市大力扶持民办教育,推行积分入学政策,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在寮步明珠学校,杨芬老师所教的班级,外来务工子女占九成以上,上学期开学,一位家长跟她说要让孩子转学回到老家,原因是经济压力太大,杨芬将情况向学校反映,帮助她申请积分入学学位补贴。“每当我留下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会觉得非常开心,因为我觉得这个孩子又可以跟着我一起认认真真学习,不用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而对于他们的爸爸妈妈而言,不仅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还可以安安心心地留在东莞,为生活打拼,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杨芬说。
近年来,我市各镇街(园区)都会为随迁子女提供一定数量的公办学位及民办学位补贴。市教育局也将“增加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学位供给”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指导各镇街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挖掘公办学位潜力,增加积分入学学位供给。数据显示,积分制入学民办学位补贴政策从2017年实施起,2017年-2019年,全市共向随迁子女提供民办学位补贴31.8万个,市、镇共投入经费约7.18亿元。截至2018年年底,在我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民办学位补贴的随迁子女共有32.5万人,占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在校生人数的40.18%,同比2017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助学减免政策覆盖学前及高等教育
坚持公平取向,大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是东莞教育不懈追求之一。东莞最新助学政策显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符合条件的学生均可申请助学减免。《东莞市2018年教育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全市向7.22万人次学生发放助学金、生活费补助以及减免学费1亿多元。
前不久,市教育局公布东莞最新助学政策大全。以学前教育阶段为例,东莞户籍3—6岁低保家庭学前儿童每人每月按低保标准的100%增发救助金(980元);孤儿资助每人每年4800元;残疾儿童生活费补助每人每月350元。而在公办(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或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相当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本市户籍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儿童(不含低保、孤儿和残疾)和非东莞户籍3—6岁家庭经济困难学前儿童,符合条件者也可享受到每人每学年1000元的资助。在教育惠民背景下,我市各镇街(园区)也扎实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补助发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