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创新让广州更出彩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11-11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广州文化企业50强”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远高于GDP增速,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相关产品在内容上也保持高质量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促进广州综合实力出彩的关键力量。

  丰富文化资源为产业发展打下根基

  广州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仅在老城区,就拥有陈家祠等8个国家4A级景区。据统计,在广州全市26个历史文化街区中,越秀区、荔湾区总共拥有22个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等。老城区集聚了众多文化场馆,具有代表性的场馆包括广东美术馆、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等。

  非物质文化资源方面,目前广州老城区拥有的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到29项,其中包括知名的五羊传说、迎春花市、西关打铜工艺等,荔湾更是粤剧粤曲艺术的发源地,素有“粤剧粤曲故乡”之称。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认为,众多优质的文化资源为广州文化产业的培育打下了良好的根基。近年来,广州文化新业态涌现,文化市场活跃,文化消费水平保持前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2年至2017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3%左右,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17年,广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161.0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40%;预计2018年广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261.43亿元,占GDP比重为5.5%。

  此外,广州还通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打造“电竞中心”、提升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和质量、重点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文化金融创新、激发文化消费、加入世界城市文化论坛提升广州文化辐射力等一系列举措来激发老城新活力,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推动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改造”为历史街区注入生命力

  李明充认为,文化产业的融入,正在为广州的历史街区带来更多的生命力。一直以来,广州致力于探索激发老城新活力的路径,在此过程中,植入文化产业的“文改造”,通过文化将建筑与历史结合,不仅有效保留了历史文脉、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由此打造出的地区文化地标,还带动了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提升,实现出新出彩。相比过去更新城市面貌的“房改造”,“文改造”更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文化为骑楼古巷注入年轻的生命力,让沉寂的历史街区真正“活起来”。以广州首个旧城微改造项目永庆坊为例,该项目地处最富广府文化底蕴的荔湾区,一经开放就受到多方关注及好评。永庆坊第一期运营至今,先后承接并举办了多场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原住民的生活,更向广大市民及游客传达广府文化的新活力,咖啡店、文创店、民宿等传递出浓浓的广府文化气息,已成为广州新晋网红打卡地。

  今年国庆期间,永庆坊第二期示范段、骑楼段对外开放,聚集在广州西关的李小龙祖居、八和会馆、金声电影院和广州最长最完整的骑楼等历史文化建筑群重获新生。据了解,二期在业态方面将继续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不仅通过“绣花”功夫保留街巷原有空间、尺度和格局,更保留了原有的生活“烟火气”,使得文化底蕴得到更好传承。永庆坊以历史人文融合都市生活,以产业重构的方式导入文创产业,吸引年轻人停留、消费,有望成为广州地标性都市文化新名片。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