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广东需要加快推动以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开放转型的进程,需要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型的进程。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开放创新的重要突破。
我国对外开放正呈现三大趋势: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转向以服务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转向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
适应我国扩大开放新趋势,广东有条件率先实现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突破,由此形成自身改革发展的新优势,并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重要示范。
以高水平开放形成广东市场化改革的新优势
当前,开放牵动全局,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开放倒逼改革,开放是最大改革的特点相当突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广东需要加快推动以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的进程,需要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型的进程。
以高水平开放率先形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新格局。当前,无论是全国还是广东,制造业领域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但在服务业领域仍面临不同程度的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突出表现在市场化水平低、对外开放水平低。例如,2018年广东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为3%,全国为2.3%。“十四五”期间深化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仍然需要在关键性、基础性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尤其是要强化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例如:全面系统清理、修改、废除导致服务业领域行政垄断的地方性规章制度;把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反垄断尤其是反行政垄断作为市场监管的重大举措。广东要加快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进程,今后1-2年率先实现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十四五”末期,在运输、保险、研发设计等重点领域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开放水平。
以高水平开放确立竞争中性原则。竞争中性是高质量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也是全球经贸规则演变的基本趋势,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谋划广东“十四五”的市场化改革,要以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合作和竞争为导向,以全面确立竞争中性为原则,以边境内规则对接为重点,率先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例如,加快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减少准入前认证,明确并细化国民待遇标准,探索形成内外资一致、更加精简、与国际相衔接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以高水平开放率先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2019年上半年,广东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这就需要广东率先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着力实现三大转变:一是实现经济政策由产业政策为主向竞争政策为基础的转变,以竞争政策为基础推进某些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大幅减少地方产业补贴与扶持项目,严格限定产业政策实施范围;二是实现市场监管的重点由一般市场行为监管向公平竞争审查的转变,强化市场监管机构对各类经济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三是推动市场监管的主要对象由商品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