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制造业最前沿的技术风口,此次活动的举办包含了2019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决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省属驻佛山高校(校区)校地合作座谈会以及系列产学研对接专题活动等。不仅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平台,更促进佛山的产业优势与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全面对接、融合发展,形成更强大的佛山创新生态圈。
在这背后,是佛山建设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这一重要平台,把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提升自主创新的澎湃动力,不断汇聚省内外高校创新资源的成果。近年来,佛山在探索校地合作、深化产学研、加快制造业创新等方面已初见成效,为全省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初步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合作的新路,为全市的创新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
火热35个高校项目路演比拼
外观极度类人的机器人,不仅能模仿人类的表情和动作,还能与人交流;将“信息采集板”置于枕下,可在用户入睡后完成无扰式的健康数据监测,实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预筛预检……
12月5日、6日,2019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决赛火热上演,12个成长组团队项目和23个初创组团队项目分别通过9分钟项目演讲、6分钟答辩展开精彩角逐,炫酷“黑科技”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
35个决赛项目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等重点技术领域,挖掘当下最热门技术的多元应用。3D打印技术被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到了颌面部骨缺损的定制式修复,深圳大学将其应用于牙齿矫正。基于AI 技术,中山大学研制出可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的智能裸眼虚拟场景系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带来可自动调节适合人体温度的“智慧控制器”,深圳大学带来可解决视障者刚性生活需求的“智能眼镜”。“新材料之王”石墨烯、近年火热的大数据技术也都出现在决赛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中。
除了拼高科技,还要拼转化潜力。“创意很好,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推广问题。”“环保类项目受政策影响大,需要找到好的融资方式。”路演大赛现场,评审专家们不仅就项目团队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技术力量以及项目成果的市场潜力各方面进行考核,同时结合高校科研团队最常遇到的团队运营、市场推广问题一一做专业点评,为项目的转化落地提出建议。
去年已带着“心理和行为潜能干预仪”项目参加首届路演大赛的广州大学贾兵博士,赛后在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牵线下获得佛山企业的资金支持,让成果从纸上走到现实。今年升级项目成果后又重回赛场,希望这一次能在佛山落地。“今年路演大赛更加高大上,项目质量也普遍较高,要从170个报名项目中杀出重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