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侧记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12-13

  近年来,广西围绕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强力推进各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大力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持续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扎实推进富民兴桂,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高位推动 广揽海内外人才

  “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第一类人才来桂林工作,在3年内可获得的现金奖励超过200万元,且上不封顶;对于成功引进人才的企业或专业团队,最高可给予50万元“引才伯乐奖”……

  去年3月,桂林市紧扣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围绕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40多个产业领域,出台《桂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面向国内外发出“英雄帖”。

  这只是广西以宽视野大气魄、聚贤纳才的一个缩影。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需政策先行。2010年9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创新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和《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的“1+3”人才政策,构建起以八桂学者为引领、特聘专家为骨干、人才小高地团队为基础、海外引进人才为重要补充的高层次人才开发新格局。

  人才在增长,但还远远不够。怎么做?广揽英才而用之。近年来,广西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政府聘、集中选、活动揽、平台聚、定向招、专项引”等措施办法,加快聚集一大批“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

  迄今为止,全区已先后聘请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168名;遴选产生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一批人选7名、八桂学者104名、特聘专家133名;引进培养博士后“两站”在站博士284名,面向“985”高校招录定向选调生1600多名……走出一条符合广西实际、富有广西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

  立足产业 柔性引才纳百川

  人才吸引来了,如何留得住、有发展、增后劲?

  广西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首先要抓人才”的理念,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推出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核心的柔性引才模式,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的有效办法,实现了“引进一位专家、带培一批人才、落实一批项目、推动一个产业”的放大效应。

  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置特聘专家岗位、建设人才小高地……为破解高端人才匮乏的困局,南宁市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依托多种平台柔性引才用才。南宁南车轨道、南宁中车、广西源正新能源汽车等三家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量产后成功实现了南宁地铁南宁造、南宁公交南宁造。

  从生产门窗等普通建筑型材到生产海洋船舶、城市轨道交通、汽车等领域用铝合金……目前,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已跃升至产业链顶端,并成为全区唯一一家2017年度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先后引进了左铁镛院士团队、王国栋院士团队、中南大学张新明教授团队,成功将南南铝材推向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尖端制造领域。

  围绕开放合作、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广西以需求为导向用好人才,让广大人才植根于此、服务于此。实践证明,柔性引才不仅有利于面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借脑引智,也有助于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弥补区域和行业人才短板。如今,全区各地不断拓宽的招才引智新渠道、新载体、新平台,为各方英才提供更多施展才华、创业发展的机会。

  2017年5月,中组部在广西召开西部地区柔性引才用才经验座谈会,我区柔性引才经验在全国推介。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