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和核心竞争力所在。近年来,东莞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今年前三季度,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逆势上升,同比增长8%,居珠三角首位;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分别提升至53.7%、41.5%;工业投资增长21.2%,带动东莞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近6年来的最快增长,发展“成绩单”令人备受鼓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梁维东指出,东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推动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先进制造业集聚,努力为全省建设制造强省作出东莞应有贡献。
盘活处置用地近万亩
为产业发展“拓空间”
今年8月,省委批准东莞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允许东莞市在全域范围内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这是近年来东莞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东莞如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梁维东表示,东莞坚决把“拓空间”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实验区建设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提出要加快破解涉及土地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共享、镇村发展模式调整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不断优化土地要素供给、提升配置效能。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市级收储土地近1100亩,镇街(园区)收储1.1万亩;“三旧”改造面积6694亩,启动了150亩以上重点更新单元74个;盘活用地7866.1亩,处置闲置土地1839.8亩,大力巩固和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针对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东莞重点探索了政府扶持资金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央行再贴现、支小再贷款额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如,获批实验区以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就再批准支持东莞36.38亿元支小再贷款,超过近5年来办理支小再贷款的总量。制造业新增贷款比重从2018年末的19%大幅提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49.1%。
全会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东莞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去年以来共有1800多个项目在改革中缩短了50%的审批时间;前三季度为企业减负255亿元;在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排行榜中,东莞政商关系健康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