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宁市江南区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在新常态下寻找发展机遇,工业迅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传统比较优势弱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等挑战。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调研了解到,江南区正在加快现代工业扩量提质,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旺区”战略,推进“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加速辖区工业发展。
壮大龙头产业 打造经济驱动强引擎
江南区是南宁市重要的工业和商贸物流基地,目前城区有工业企业35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电子信息和铝深加工是工业两大主导产业,富士康南宁科技园是江南区首个实现200亿元产值的工业企业,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铝合金材料新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数据显示,1-9月,江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6.54亿元,增长8.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93.91亿元,同比增长19.82%,完成全年任务的63.89%,增速比全年目标高2.42个百分点。
江南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核心重大项目为抓手,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富士康建设东盟硅谷科技园、东盟中心、东盟软件园,打造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成产值千亿元电子信息专业园区。同时,大力发展以铝精深加工为支撑的特色装备制造业,以南南铝为核心,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天航空、船舶、汽车和IT专用铝材制造产业,并积极推进铝材料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铝精深加工创新研发能力,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预计到2020年,铝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达80亿元。
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当前,江南区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质量品牌建设为重点,推进工业创新发展工程。
“像城市轨道交通、时速250公里每小时的动车组、海上直升机起降平台,还有航空航天领域,我们的铝材产品都有应用,技术创新我们也一直在做。”南南铝公司技术总监周文标介绍说。
据了解,南南铝公司致力于持续改进生产技术、开发新型高性能铝合金产品,目前已拥有数十项专利和多项重要技术储备。为集中加强科研力量,南南铝公司成立了广西航空航天铝合金材料与加工研究院,下设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汽车、复合材料、精加工研究和中试所七个研究所,并建立了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广西铝加工工程院、广西院士工作站和广西千亿元铝产业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南宁市轨道交通用铝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广西铝合金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富士康南宁科技园也是江南区工业创新的一大亮点。其中的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富士康于“十三五”时期重点打造的具有“云”+“网”+创新创意创客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将在富士康南宁科技园的基础上,建设打造融研发、创新创意创业以及制造、物流为一体的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项目今年启动建设,2020年底前陆续建成投产。
数据显示,江南区围绕铝加工、电子信息等区域主导产业,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0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32件。
此外,江南区依托主导优势产业,推进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强化“质量兴区、品牌兴区”的同时,支持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广西名牌、广西著名商标,积极培育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每年建立1-2个创业基地,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工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