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座因改革而兴并以“温州模式”驰名的“中国民营之都”,在新的发展阶段,也在加快转型升级,尤其是加快由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
《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下称《决定》)日前发布。《决定》提到,到2025年,温州要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南大门”和对接闽台的“桥头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人,真正发挥全省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要作用,中心城区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45%以上。
温州全力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也成为近年来浙江区域经济变革的一个典型。
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远离长三角核心区的温州,经济发展速度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备受瞩目,特别是活跃的民营经济,成为拉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过,近年来,温州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尤其是2011年始发的民间金融风波重创温州,温州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从浙江第一方阵跌落第三方阵。2010年到2018年,温州经济总量增长了105%,同期全国GDP总量增长了126%,增速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曾多次到温州调研的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温州的经济增速在浙江省内比较慢,原因在于原有的路径依赖比较大,制造业没有及时完成转型升级,另外对高房价的依赖较大,房价过高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压力,资金、人才等要素外流到杭州、上海等中心城市。
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不足也是制约温州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大关键。“弱干强枝”是浙江很多地级市的现状,温州同样如此,发达的县域经济之下,是中心城区偏小,辐射带动作用不足的弊端。
曾长期在浙江工作的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说,受地形、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比杭州和宁波,温州中心城区建设水平比较滞后。而中心城区水平对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等十分关键。
例如,尽管温州常住总人口达到了925万,不过,根据《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7年温州主城区人口为207万,排在洛阳、临沂、惠州这些三线城市之后,仅位列第40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