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汽车工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3-13

  9月起,位于番禺化龙的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经过前段时间的产能爬坡,生产线开始了双班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总装车间内,机器手臂不断挥舞着安装配件,AVG自动物流小车忙碌地穿梭于不同工位。

  这座广东自主设计的工厂,拥有行业内一系列领先技术,既是钢铝车身柔性工厂、能源综合利用生态工厂,也是数字化自主决策工厂、深度定制工厂,这实际上是广东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过去70年,广东汽车工业在合资合作基础上,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广东汽车产量为193.8万辆,继续居于领跑位置。

  当下,在汽车技术变革的关键窗口期,广东汽车工业正在依托自主创新,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等未来发展前沿领域发力,持续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广东加速从制造大省迈向智造强省。

  产业规模从小到大每10辆便有1.15辆产自广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汽车总产量2871.9万辆,广东省产量为321.58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1.55%,相当于国内每生产10辆车,就有1.15辆是来自广东,超出位居第二名上海市23.82万辆。

  在产值方面,广东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7997.40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整车制造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52.0%和47.9%;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45.7%和50.2%。

  纵观历年汽车产量数据,广东汽车工业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到1985年,以小批量生产客货车为主;第二阶段为1985年至1998年,得益于广州标致成立,广东跻身国家汽车工业的“三大三小”之一,获得了轿车生产“入场券”,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阶段为1998年到2013年,在广汽本田成功合资合作的影响下,日产、丰田、大众、PSA相继落户,广东汽车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产量也跻身国内第一阵营;第四阶段为2013年至今,广东汽车工业通过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产量自2016年连续位居全国第一。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广东汽车产量为193.8万辆,继续保持领跑。

  目前,汽车工业作为广东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佛山为整车制造,其他珠三角城市为零配件配套,协同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的产业布局,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

  而得益于产量规模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提升,广东正在加速吸引新项目落地,从整车到零配件,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

  在整车方面,据各家车企发布数据统计,广东新规划项目超过10个,新增产能超过300万辆。9月26日,丰田与广汽签订电动化及智能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大对广东投资,未来将致力于推出质优价廉的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车型。

  在零部件方面,广东正在强化发展动力总成、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轻量化部件等高端零部件。仅去年,便有日立汽车马达系统开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在增城动工,爱信自动变速箱项目正式落户番禺,广汽宁德时代正式奠基,等等。

  从制造到智造跨界融合构建全新生态圈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广东汽车工业从一辆铁木结构公交车下线开启,当时没有任何设备,靠人手装配;70年后,智造已经遍布各个汽车企业,自动化、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如今,每一分钟左右,便可有一辆新车驶下生产线,广东已经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方式,建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实现生产线自动化、设备智能化以及物流信息化。

  如今,通过物联网技术,广东车企实现全过程物流自动化作业和信息智能反馈,零部件库存可减少70%,厂房可利用面积增加了30%,库存资金减少50%。

  如今,深度定制化工厂已成为现实,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APP就可以下单,工厂会自动进行零配件匹配,快速组织生产。

  广东汽车实现智造的背后,关键是有丰富和优质的汽车制造商、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等资源。从2017年开始,广汽、比亚迪、东风启辰便与华为、腾讯、中国移动、思科、滴滴等公司合作,携手构建跨界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

  今年8月,在深圳前海,广汽集团牵手华为、腾讯发布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凸显了广东汽车产业与ICT产业深度融合,有利加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整个出行服务行业发展。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