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东莞将建成适应“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价值追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东莞日前发布《东莞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明确了未来10年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行动。
基于城市交通发展阶段及特征,《白皮书》提出四大发展策略,到2030年,东莞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努力实现开放、高效、绿色、智慧、安全五项交通发展目标。其中,市核心区通过快速轨道到达湾区核心城市中心区不超过60分钟,中心城区内部85%的全方式通勤时耗不超过30分钟、机动化通勤时耗不超过45分钟。
优先建设具有始发功能、靠近中心城区的高铁枢纽
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核心位置,外联内畅的大交通格局,能有效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在大湾区内部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与大湾区主要城市共同发展。
融入湾区发展,提升枢纽能级,首先要提升区域铁路枢纽功能。《白皮书》指出,东莞将积极建设东莞地区铁路枢纽,优先建设具有始发功能、靠近中心城区的高铁枢纽,建成深莞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主次分明、契合组团型城市空间结构的“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促进东莞由铁路通道型向枢纽型转变。《白皮书》还披露,东莞将协同广深港谋划广深第二高铁、广深磁浮高速等战略性大通道,并加快赣深、深茂高铁建设,融入国家铁路网。
融入湾区发展,还要协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规划建设,完善铁路及城际枢纽建设。《白皮书》提出,推进佛莞城际、中南虎城际、深惠城际规划建设,强化东莞中心区与大湾区中心、空港、区域重大枢纽的快速联系。同时,以东莞南站等大型铁路及城际枢纽建设为契机,强化铁路、城际、城市轨道、常规交通、慢行的衔接,提升枢纽快速集散能力。
在此过程中,东莞还将积极探索城际铁路捷运化运营模式、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高铁—城轨—地铁安检互认等。此外,东莞还将推进区域道路交通一体化,完善航空、水上客运服务,为湾区出行提供便捷通道。
未来,东莞货运交通体系的衔接与整合将更加完善。《白皮书》提出,依托东莞港、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打造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对接世界水陆空铁的大通道。同时,强化铁路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公路货运枢纽体系,推进物流节点扩能增效。
合理调控小汽车出行需求规模
合理高效地利用交通资源,可以推动交通系统自身一体化整合,促进与大湾区协同发展。《白皮书》提出,东莞加强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优化城市布局与结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深度融合交通与城市空间,优化交通结构,支撑城市“三心六片”发展布局结构,强化综合交通体系对城市发展引导支撑。
目前,东莞汽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停车位缺口较大,但小汽车需求不减反增。《白皮书》明确,未来以停车收费引导小汽车使用为近期交通需求管理的核心政策,合理调控小汽车出行需求规模。
“停车难”已成为东莞时下的一大交通难题。《白皮书》提出,东莞将坚持停车供给、收费和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实现停车泊位差异化精准供给。尤其是,适度保障住宅小区、医院等基本停车需求,调控办公、娱乐等出行停车需求。
另外,东莞还将合理挖潜利用高快速路桥下、工业厂房等存量空间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因地制宜建设立体停车设施,重点缓解医院、公园、机关等公共设施以及居住区停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