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革命与工业革命交互叠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开启了数字经济新时代。从202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支持广州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广州试验区”),到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广州的数字经济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本期《理论周刊》邀请到三位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广州当前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又如何发挥自身的禀赋和优势,率先迈向数字经济新时代。
新技术融合推动数字经济转型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代表着数字经济的未来。数字经济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黄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是一种支撑关系。人工智能为数字经济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分析、信息提取与知识发现的智能方法与工具。更确切地说,人工智能提供了大数据“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这一流程的核心算法、支撑软件、装备与系统。它们的合作领域应该是覆盖了数字经济的所有行业,如金融、物流、政务、电商、教育与医疗等。
黄翰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任豪:数字经济包罗万象,必须要考虑现在所说的数字经济和之前所谈论的有什么区别。我建议,要重新思考数字经济、资源配置的定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要搞清楚区块链、人工智能、5G三项代表性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关系,以及与资源配置的关系。我们要明确一点,当下所谈论的数字经济,实际上是要实现更可信、更智能地去配置资源,是在新的价值体系、信用体系基础上重新构建的。
而以前我们讲到资源配置,是指把产业链打通,更高效地去配置。互联网为资源配置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大数据则让资源更精准地实现对接,但这样的资源配置并不能带来新的经济业态和根本性的模式改变。区块链、人工智能、5G三项代表性技术首先不是简单地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效率,而是为其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5G技术+物联网”为边缘性、源头性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技术,区块链则解决了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任豪 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联盟秘书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总体方案》提出,要通过探索数据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激活新要素,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可否勾勒一下,这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石宁:谈到数字经济的新型生产关系,还要从比特币说起。即使没有公司,依靠数字化的契约关系和激励机制,比特币的系统也能够运作起来。很多人在想,能不能把这种机制推广到更通用的场景中去。比如,人们共同形成一个自生产组织,把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关系用智能合约约定下来,不再需要公司这样一个主体。如果有很多基于电子契约的组织,就能把事情做好,数字化组织便达到了一种高级形态。广州要先把基础设施做好,为构建数字经济的新型生产关系夯实基础。
石宁 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区块链科技企业创始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任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源头数据是假的,那么即使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也只能做信息的对接。刚开始,这可能会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最终可信的交易难以发生,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相反,如果能有办法保证源头数据的真实,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继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撮合交易,那就会产生可信的、有价值的交易。这样的资源配置就不再以信息匹配和高效生产为目的,而是以实现价值为目的而展开交易。譬如,通过数字化让资产流动起来,进而实现分享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