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两江新区的一间仓库里,400多名戴着口罩的工人经过体温检测后,站在消毒防疫后的工位上将货架上的进口商品一一分拣打包并放上传送带。
“2月10日复工后,我们立即消化了春节期间收到的23万张订单。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让公司复工期有所延后,但我们前两个月的订单处理量还是增长了48.7%,已经达到了96.63万单。”公司负责人庄挺说。
记者近日在重庆采访了解到,尽管2月众多外贸企业曾因员工返岗困难以及物流受限而使生产陷入困境,但随着疫情逐渐退去,在众多政策措施的支撑下,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已经出现逆势增长。截至3月12日,重庆去年进出口额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外贸企业复工复产840家、复工率100%。
多方受限,疫情前期外贸陷困境
“得益于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对进口料件需求的恢复,2月以来,重庆关区申报报关单量逐旬增长,2月当月重庆进口值增长31.3%。”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可以明显感觉到,重庆进出口贸易正逐步恢复,外贸发展将继续保持向好的趋势。
每年的第一季度都是中国外贸企业的业务波动季,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现,让我国进出口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波动,也让众多依赖进出口维生的外贸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一度陷入艰难的境地。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前2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9.6%。
与此同时,在新冠疫情刚爆发的1月和2月,重庆外贸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也陷入了多年难遇的困境,虽然进口依旧保持着8%的增长,但前两个月的外贸进出口总值685.2亿元人民币,依然较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8.3%,其中出口达386.3亿元,同比下降31.5%。
“公司满负荷运转的话需要2300名员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员工无法在春节之后准时到岗,2月份最困难的时候只有400多人复工,从复工到当月底也只生产了10多天时间,当月订单只完成了20%。” 重庆宇海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何勃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和重庆宇海一样在疫情发生早期受制于用工困难的企业还有很多,在重庆2月10日的复工期来临之时,很多企业复工人数不到50%。除了用工问题,原材料的紧缺和物流的受限也使这些企业在早期的生产和销售被拖慢。
美达电器(重庆)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璧山区一家以生产与出口汽车电子零配件为主的企业,尽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员工很快返回了工厂,但他们在疫情前期的生产也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我们生产和销售造成影响的是原材料和物流,我们的产品都以销往欧洲为主,部分核心原材料来源于境外。而国内外疫情的流行,让这些原材料不可避免地难以引进。”美达电器(重庆)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李寅说,时至今日原材料价格依旧保持10%的增长,而为了赶回之前的订单只能选择空运,这也导致其承受着物流价格的沉重压力。
开始复苏,企业订单逐旬增长
尽管在疫情前期生产和销售都产生了一定的下滑,但未变的发展韧性,以及企业强劲的适应力,让重庆外贸企业在疫情渐退后迅速复产,订单和销售总量也逐步复苏。
此前,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表示,3月中国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已明显加快,浙江、天津重点外贸企业已100%复工,中国的进出口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的积极势头。在重庆,截至3月12日,当地去年进出口额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外贸企业已复工复产840家、复工率100%;规上限上外资企业复工复产710家、复工率99.4%。
“经历了疫情初期的困境,我们的产品销售近段时间相比去年还上升了不少。”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营销副总邹霞对公司近况非常满意,尽管在一个多月以前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公司产品一度运送不出去。
坐落在重庆市璧山区的大江动力是当地一家外贸企业,以生产经营发电机以及水泵等传统产品为主,公司每年生产的终端产品超过100万台,其中90%都销往欧美地区,占据了美国近16%的发电机市场。
而在重庆市两江新区,长安福特变速器工厂的多条生产线也已连续多日马不停蹄地运转。这个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长安福特在中国的多家工厂之外,还将销往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印度等市场。
“在两江新区的帮助下,此前我们储存在武汉、因疫情无法正常运出的大量零部件正分批运往工厂,来自其他省份和进口的零部件也正在运送途中、部分已经运达。”长安福特安全环保部总监张德虎说,目前长安福特的产能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的80%,零部件库存已可供生产1个月以上,基本解除了供应链危机。
作为中国西部省份的重要外贸通道,中欧班列的持续增长也在印证部分中国西部地区外贸的逆势增长。其中,截至3月1日,中欧班列(成都)1至2月开行量同比增长88%,截至3月11日,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了405列,同比增幅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