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聚力人才政策创新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1-17

  我省在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中又推新举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有关人才政策措施》,21条新政直指示范区急需突破的人才政策瓶颈,突出先行先试。这也是我省在科技创新40条的基础上,聚力人才政策创新,厚植苏南示范区发展优势。

  允许特设岗位引进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今后,示范区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新政规定,苏南示范区内各事业单位可按照相关规定自行制定岗位管理办法,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及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岗位,较低等级岗位可由单位根据需要统筹使用,岗位设置方案报同级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核准。

  因事业发展需要的领军人才及其他急需的紧缺人才,可按规定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没有设置或没有空缺的,可以低岗位高聘或超岗位聘用。

  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解释说,区域创新离不开优秀人才,新政突破岗位总量、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允许用人单位特设岗位引进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这对于树立鲜明引才导向,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都有积极意义。

  急需紧缺外籍人才引进条件更宽松

  示范区要率先发展,必须畅通人才流动配置渠道,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新政放宽区域急需紧缺外籍人才的引进条件,明确对苏南示范区内企事业单位聘用的急需紧缺外籍人才,取消年龄限制,视外国人才类别,为其办理最高期限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

  长期以来,国内对引进外籍人才都有年龄要求,比如65岁以上的外籍人才很难获得工作许可。示范区率先尝试取消外籍人才年龄限制,可以让示范区更积极主动招揽人才,也可以让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知识储备、年龄偏大的人才不被卡在引进门槛之外。

  与此同时,新政还允许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苏就业。放宽外国留学生在苏工作限制,允许硕士及以上的优秀毕业生直接在区内工作。

  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实现“点对点”

  集聚创新资源的同时,如何调动区域内现有人才的积极性?新政同样给了示范区更大的自主权,率先在示范区下放正高级职称评审权。“点对点”明确下放的区域为苏南5个设区市,明确下放的专业为工程系列建设、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4个专业正高职称评审权,下放卫生、社区卫生、护理等3个专业副高职称评审权。同时,将积极推进部分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自主开展评审、自主发放证书试点。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