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领军人才话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1-16

  有数据显示,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则为100万家。就原因来看,既有政治变迁、经济下滑、文化阻碍等外因,也有领导能力欠缺、员工素质不高等内因,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企业缺乏创新动力。

  美国商业领袖艾柯卡说,不创新,就死亡。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说过:企业一旦站立到创新的浪尖上,维持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持续创新。本期《港城会客厅》邀请张家港市部分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企业创新展开对话。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引领者

  主持人:在创新创业格局中,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怎样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

  陆德峰:要擦亮创新创业品牌,以“人才新政”贯彻落实为契机,多渠道、立体化开展人才工作的宣传报道,塑造“智汇港城”新形象,提升张家港市创新创业政策及产业环境在人才圈层中的知晓率。同时,进一步提升引才的视野与高度,深化与中组部海创智库、科技部创业服务中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合作,积极打造在海内外人才圈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度的重量级活动,提高张家港市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刘俭: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全市创新格局中,领军人才要争当创新驱动的“引领者”,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集聚上下游和横向配套的人才项目,实现组团式、集群式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集聚和支持的力度。2017年,张家港市计划全年引进市领军人才项目80个以上,新增国家“千人(万人)计划”专家2名、省“双创”人才15名以上、苏州“姑苏”人才18名以上,销售超千万领军人才企业达到70家。同时,领军人才的创新发展要有标志性和品牌性,力争每年引进培育1~2个产业节点龙头项目,扩大相关产业节点的品牌影响力。

  董建刚:张家港市传统产业比重偏高,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人才企业作为推动张家港市产业结构转型的新生力量,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今年,张家港市已明确各项科技工作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力争达到32.5%,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力争达到2.8%,年内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

  人才企业更呼唤人才

  主持人:企业创新发展,不管是推动技术创新,还是推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都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处于发展初期的创新型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朱廷刚:对于企业来说,买再好的设备,如果没有人使用,也只能是一堆废铜烂铁,因此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给我提供了很大帮助,因此,我认为人才工作只能不断投入,不断做“加法”。

  闫勇义:斯威森研发和生产青蒿素衍生物能力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在青蒿素的专项领域达国际顶级水平。屠呦呦得奖后,国家对青蒿素的研发十分重视。张家港市有制造业工业基础,化工业也十分发达,建议可以在张家港市建立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吸引相关专业人才,用生物技术合成医药原料,这不仅对张家港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可以推动化工企业转型,提高产值、降低能耗。

  陆超:在研发过程中,团队需要很多高端人才,怎样留住人才?我们坚持说到做到,答应人才的相关待遇一定给予。因为我们做的项目都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很有难度的项目,因此他们对企业也产生了认可。

  科技创新助推企业发展

  主持人:领军企业负责人国际视野宽,技术能力强大,但在企业用人、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领军人才如何从单纯拥有技术能力到成为管理型复合人才十分关键,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你们认为领军人才企业的短板在哪?

  朱廷刚:作为一家人才企业,我们研发的技术在国内属于空白,回国创业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幸运的是赶上了国内创新创业的大潮,政府给了我很多帮助。一开始,创业者在招聘、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只有经过卧薪尝胆,吸引高端人才,保持创新力,才能把企业做大。2到3年后,当企业开始显山露水,自然会有一流的人才愿意加入。目前,我还在继续学习如何运营管理企业,所以,只能称为企业负责人。

  胡文波:生物医药是高附加值产业,也是朝阳产业,一旦孵化成功,就是滚雪球式的增长,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地区健康发展。金标世纪侧重于生物技术,在过去3年里,一直在做产品研发和申请注册,目前已经有30多个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明后年就会拿到认证,进入量产销售。所以对我们来说技术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如何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助推原创成果产出?

  董建刚: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作用,吸引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本土规模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众创空间建设,为初创型人才企业提供设施健全、功能完备的孵化成长空间。

  韩竞科:创新必须站在系统的高度去整合,我们通过技术整合,极大地降低了行业生产成本,实现了跨行业创新。创新必须进行产业化,产品最终实现产业化需要解决很多困难,创新后的产品必须进行专利保护。

  创新需要大量资金,近年来,企业大力投入研发,完成了从技术到产品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当然,经营和创新是不可分割的,技术要变成产品还需要迈开产业化的步伐。

  胡文波:有了科技创新才能保证在一定的经济体量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和污染,科技创新要靠人才,如果张家港要成为创新的示范城市,需从根本上要引进、加强高等职业专业化教育,提升整个地区的创新活力。

  筹资方式需要多样化

  主持人:企业融资必不可缺,合伙人筹款、银行贷款、政府创新基金以及众筹模式、天使等风投基金等可能的融资方式。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另外企业得到了哪些支持?有何成功经验和教训?

  朱廷刚:核心团队自筹是“启动开关”,是团队创业决心的体现;政府扶持是“催化剂”,体现的是政府的指导方向;风险投资筹资是助推剂,是专业化投资团队的认可。因此,筹资方式要多样化。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把产品做好,把客户服务好,把企业发展好,才能形成企业与政府支持的良性循环。

  闫勇义:一些高科技中小企业如果拥有重大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初始投入资金数额比较大,企业自有资本难以承受,可以向银行申请项目开发贷款。商业银行对拥有成熟技术及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或专利项目的中小企业以及利用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改造的中小企业,将会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以促进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对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稳定项目开发关系或拥有自己研究部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银行除了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外,也可办理项目开发贷款。

  陆超:创业初期刚从学校毕业,无论社会资源还是行业资源都没有,在生物医药行业的药物研发需要很长的周期,并不适合创业公司投入。我们通过转变途径,在坚持新药研发的过程中,找到一个盈利点,先让企业存活下去。在三年半的研发过程中,累计投入的1500万元都是靠自己卖房、卖车和贷款所得,政府对人才项目也有很多补助,所以个人觉得在创业前期更倾向与用自己的钱或者银行贷款,因为我们的项目需要长时间积累,短期内不能实现盈利。当项目有大跨步发展的时候,才会需要投行资金支持。

  创新创业离不开政策支持

  主持人: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党委政府部门打算怎么做?

  陆德峰:人才科技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紧贴创新创业需求,为创新创业者撑好“保护伞”,要像过去培育沙钢,现在引进“康得新”那样,打造更多基于高端产业上的创新高峰,为全市创新转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人才科技部门要会同综合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通篇谋划、整体设计,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强资金链、优化人才链,把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才聚集高地、资本对接高地和成果转化高地。

  刘俭:注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破解人才“融资难、营销难、引才难”等制约。张家港市将试行创新产品首购奖励政策,帮助创新企业挖掘“首桶金”。鼓励企业通过中介机构引进发展所需人才,引导领军人才借助股权激励和年金制度稳固创业团队。还要推进政企联动,对引进高薪人才的企业落实引才补贴,降低企业引才风险。

  董建刚: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为人才企业科研成果产权化保护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张家港市领军人才企业产业化推进系统,为人才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服务和对策;加快创新创业梦工厂建设,为企业提供项目推介、项目融资、创业辅导、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科技综合服务,助推初创型人才企业加速发展壮大。

  领军人才 的创新思考

  王鈜 江苏启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就能给社会带来一场积极的变革,来张家港创业,我既不为名更不为利,只为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如今,我国在能源和环境问题上显得特别紧迫,我希望我能将所掌握的节能、储能环保技术推向实际生产生活中,造福人类,助推社会进步。”

  陶军华 苏州汉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让中国化学化工制造业更绿色、安全、环保、节能!”

  朱忻 苏州矩阵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依托砷化镓半导体芯片生产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矩阵光电未来将致力于半导体芯片的研发、销售与集成光电设计人才的培育,用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中国芯’,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唐海娣 张家港耐维思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努力创新,研发出集物流、远洋通信、港口监控管理于一体的全方位云计算综合海事平台,打造享誉世界的民族航海电子品牌!”

  李明轩 江苏云上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未来将进一步深入国际化合作,吸收全球先进经验,创新中国特色能源服务之路。”

  刘维 苏州探海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对于我们技术型创业团队来说,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说市场是重物,技术是支点,那么‘人’就是利用杠杆以技术为支点撬动市场的关键。”

  杨海青 苏州菲镭泰克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初创企业一定要利用好当地的政府配套资源,尽可能快地融入本地,完成本地人才的建设和市场对接,为长期创业做好铺垫,创业者一定要做好全职落地的准备,全心投入并和本土资源结合。”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