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六新”激发经济新活力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3-09

  去年以来,江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部署,以“六新六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江门再接再厉,近日又公布了《江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批“六新六去”工作清单》(以下简称《清单》),着力以去引新、以新促去,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记者从《清单》发现,今年江门在“六新”方面有不少亮点工作,比如在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学院之城”、五大产业集群具体任务、旅游强市建设、政府投融资改革、“一主一副”大城格局谋划、农业产业新业态等重点工作都有了具体的抓手。

  【新技术】

  高企数量要突破500家

  《清单》明确,今年江门将围绕珠西智谷、珠西创城、冈州创客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四众”平台,建设一批面向园区、专业镇或产业链服务的省、市级产业研究开发院,重点培育扶持广东广天机电研究院、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争取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到20家,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68个,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25%以上。

  抓住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快速发展、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梯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0家,高企培育入库企业存量300家。精准扶持、重点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新认证科技型小微企业500家以上。

  今年技改投资年度增长25%,支持50个智能制造提升项目,打造2—3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为江门传统产业发展起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江门今年还将继续筹办2017年“中国青创汇”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周活动,吸引人才、技术等科技创新资源向江门集聚。

  【新实业】

  加快2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

  在“1+6”核心园区建设上,加快2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30亿元的配套设施投资。同时,加快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完成核心区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支持中欧合作区发展。

  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在轨道交通产业方面,加快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园区完成投资3亿元。加大轨道交通核心技术企业引进力度,推动德奥车辆完成投资5000万元,克诺尔完成投资5000万元,中车完成项目投资3000万元。

  在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方面,推进台山核电项目一期、优美科长信、道氏技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欧能源(装备)产业园等载体建设。

  在重卡和商用车产业集群方面,计划引进投资额超10亿元以上项目1个,超1亿元以上项目7个。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帮扶,支持企业通过增资扩产、并购、收购等方式加快发展,重点建设好蓬江江沙食品产业园、新会保健食品产业园(无限极健康产业基地和新会陈皮产业园)、开平食品产业园、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海洋生物产业园等。

  在教育装备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方面,抓好“一城(南方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一区(海峡两岸教育装备合作示范区)、两院(南方教育装备研究院和五邑大学教育装备学院)、两馆(教育装备博物馆和创新馆)、一中心(国际教育装备展示交易中心)”的规划建设,促进教育装备与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新消费】

  投资3.5亿元建江门信息大道

  《清单》明确,今年将继续推进江门信息大道建设,投资3.5亿元,新建光纤端口12万个,新建基站1100个。

  在发展外贸新业态方面,完成江门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加快建设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同时,加快建设旅游强市,编制《江门市创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化发展规划》,构建环圭峰山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台开恩世遗文化旅游区,力争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开平赤坎古镇建设,按照“主客共享”全域旅游理念,加强游客集散中心、文旅步径、温泉旅居、旅游驿站、特色街区、游艇基地等基础工程建设,培育游艇、航空、工业、乡村等旅游新业态。

  【新金融】

  继续推动第三方信用评级

  在新金融工作上,《清单》提出,今年将继续推动第三方信用评级,全年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1亿元。

  同时,推进企业上市融资,争取1—2家企业上市,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力争新增5—10家企业在全国性、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在政府投融资改革上,依托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系统不断完善PPP项目库,推动潭江流域治理等PPP项目实施。发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金、创业创新基金、PPP融资支持基金等作用,支持实体经济与创新经济发展。

  【新城镇】

  谋划“一主一副”大城格局

  在新城镇建设上,江门今年重点谋划“一主一副”大城格局。

  其中,蓬江重点谋划滨江新城智慧城,打造金融商务会展中心和总部经济区;江海重点谋划科创新城,聚合全市创新资源;新会重点谋划枢纽新城,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设重振门户功能,推动会城构造“一轴三心”格局;鹤山重点谋划物流新城和工业城,加快建设珠西物流枢纽中心、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区。

  同时,扎实推进台开恩协同特别是台开同城交通工程、公交一体、产业园区、环境治理、服务窗口等一批示范工程建设。

  【新农村】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江门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快广东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推进粤台(江门)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开展以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为核心的“现代种业长廊”;推进新会陈皮村申报省级农业公园及旅游评级升级,建设大型特色农产品商业文化综合体。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5家、家庭农场15家以上;继续推进农业“政银保”项目,完成第二轮农业“政银保”放宽额度26000万元,扶持100家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完成22.44万亩和启动新建20.17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基本建成台山中国农业公园并对外开放。

  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计划新增农业新型研发机构5家,新增“三品一新”产品3个。

  相关链接

  2016年“六新”成效如何?

  在去年初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江门首次提出了“六新六去”的工作思路,着力以新促去、以去引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过去一年来,江门在“六新”方面的成效如何呢?

  在新技术(新技改)方面,鼓励企业开展技改、增资扩产,以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去年江门制造业投资增长25%,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3.5%,连续三年增速居全省前三位。

  在新实业方面,围绕“4+1”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五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从2014年的24.7%提升到27.4%。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推动实现“五个倍增”,去年新培育159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到357家,同比增长80%,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1311家。

  在新消费方面,结合“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加快旅游强市建设,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连续五年增长超过20%。

  在新金融方面,充分发挥作为全省唯一被列入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的优势,推动小微企业第三方信用评估、江澳金融合作、企业上市兼并重组等工作。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超2400亿元,实现五年倍增,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

  在新城镇方面,打造“一主一副”大城格局,东部蓬江新鹤作为主中心,重点谋划蓬江滨江新城智慧城、江海科创新城、新会枢纽新城、鹤山物流新城和鹤山工业城,打造“珠西新中心、深港澳基地”;西部台开恩以台开同城为牵引,构建江门“副中心”,带动台开恩协同共进,打造“江门西门户、粤西桥头堡”。

  在新农村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台山中国农业公园、首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省农科院首个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加快建设。全面实现贫困村基本脱贫,“邑家园”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村(居)全覆盖。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