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运行呈L型走势的形势下,发挥金融的“造血”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以来,我市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力抓好信贷投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持续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确保了全市金融市场运行稳定,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金融创新助企业渡难关
“还贷周转金业务就是给企业雪中送炭,帮助了许多资金链暂时紧张的企业免遭破产的风险。”在我市企业界,还贷周转金业务受到了普遍欢迎。
当银行贷款即将到期、流动资金出现暂时困难时,我市不少中小微企业往往选择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这不仅会增加还贷成本,而且会加大企业运营风险。此时,还贷周转金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防范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还可帮其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今年上半年,我市各金融机构办理还贷周转金业务855笔,为企业提供周转金33.2亿元。由于去年我市还贷周转金业务成效显著,省政府奖励我市资金1950万元,目前,该资金池规模已达1.6亿元。
我市金融领域诸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增信基金业务也是金融创新的一大亮点。
一般情况下,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仅能获得其抵押物价值的50%至60%的贷款金额。而通过引入政府增信基金后,企业可获得其抵押物价值的100%至200%的贷款金额。
今年上半年,我市发放增信基金贷款4笔,共计1900万元。自2014年我市开展增信基金业务以来,已累计为企业办理32笔贷款,为企业放贷1.56亿元。
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单靠银行贷款已无法及时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开拓资本市场不失为企业融资的一条新渠道。
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资本市场融资115.0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94%。全市新增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信重工、轴研科技、洛阳玻璃等3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再融资。
资本市场上的“洛阳大军”日益发展壮大,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截至目前,我市在主板上市企业11家,累计融资424.61亿元,市值超过1900亿元。在“新三板”挂牌企业达33家,通过定向增发、股权质押实现融资12.15亿元。不少企业成功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也为洛阳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属于直接融资,具有通过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不可替代的优势。下一步,我市将不断加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的发掘和培育,形成梯队推进。目前,全市有1家企业在会待审,4家企业报河南证监局辅导,5家企业拟启动上市进程,“新三板”签约企业超过50家。市金融办将继续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完善扶持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更多企业通过走向资本市场做优、做大、做强。
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20亿元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的整体要求,金融业作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我市强化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项目。今年4月,平安银行洛阳分行正式开业,未来三年将以多种方式为洛阳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融资支持;恒丰银行郑州分行、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与我市签约,未来5年,恒丰银行将为我市提供不少于800亿元人民币意向性信用额度,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向我市累计投放等值人民币1000亿元的意向融资安排。
金融机构的青睐,一方面说明我市工业、商业、旅游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企业越来越多的融资需求也为银行业提供了发展平台。
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出台措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完成全年320亿元新增贷款和180亿元资本市场融资目标任务。做好新的后备企业的筛选和挖掘工作,年底争取将列入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规模扩大为160家企业以上。鼓励金融机构、民间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等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