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持续增长,连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和5000亿元大关,2015年达到5102.24亿元,较“十一五”期末实现倍增,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由第3位上升到第2位,超过深圳。商业网点实现社会基本单元全覆盖,人均零售面积达到2.09平方米。购物中心累计达到46家。24小时便利店、保税店等流通新业态蓬勃发展。老字号企业达到57家。全市电商交易额年均增幅超过40%,硚口、汉口北先后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共引进内外资总额1389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9.96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7.4%,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幅和规模均居副省级城市前三位。引进内资12270.7亿元,年均增长53.93%,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在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230家。国家存储器基地、上海通用、法国雷诺整车、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华星光电显示面板、天马第6代LTPS面板生产线、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94.73亿美元,年均增长9.2%,其中出口总额633.66亿美元,年均增长11.6%。外贸企业发展到近7000家。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超过五成。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达到198个。“武汉服务”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2015年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70.4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2016年以来,相继获批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走出去”跨越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高速增长,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04.31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330%,业务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的30多个国家;对外投资额达47.25亿美元,是此前历年累计总额的18倍,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占投资总额的80%。我市企业境外投资遍布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正在逐步从东南亚、南亚、非洲向欧美、大洋洲、南美洲等市场拓展。
口岸功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口岸货运量年均增长18.65%,国际及地区航线达到39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数、旅客吞吐量均居中部第一。新开通武汉至东盟四国和武汉至日、韩航线。江海直达、“沪汉台”运行平稳。中欧(武汉)班列货运总量在全国中欧班列中位居前列。阳逻港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第一方阵。天河机场72小时旅客过境免签政策、阳逻港进境粮食和水果指定口岸、武汉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等先后获批。
会展影响力持续增强
2012-2015年,累计举办各类会展及节庆活动2670场,年均增长率16.5%。近两年每年拉动消费超过400亿元。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药交会、全国糖酒会、全国农交会、中国畜牧展、农机展、体博会、全球汽车论坛、医博会、零售展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展会。机博会、食博会、光博会、农博会、国际汽车展、华创会等本地展会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我市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会展风尚大奖“中国最具办展幸福感城市”,并多次获得中国会展名城“金海豚”奖。
过去5年,全市商务战线积极应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主动作为,克难奋进,在推动国家商贸中心建设、对外开放和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5年,市商务局将加快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商贸流通、对外贸易、“走出去”、口岸、会展等工作,全面做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自贸区、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试点试验,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努力将武汉建设成为带动长江中游、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国家商贸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2015-2016年我市获批的重大商务事项
获批时间
2016年2月
2016年3月
2016年8月
2016年9月
2016年8月
2016年5月
2016年9月
2015年7月
2015年12月
批准部门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务院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
商务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委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
国家质检总局
商务部
海关总署
重大商务事项名称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
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
东湖综合保税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
汉口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武汉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
巩固提升国家商贸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
展 望
将武汉建成国家商务经济重要增长极
未来5年,全市商务工作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服务武汉国家中心城市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动力,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不断提升商务经济整体竞争力,构建商务发展新优势,努力将武汉建设成为带动长江中游、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国家商贸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国家商务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进一步建设国家商贸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武汉产业经济、区位交通和商贸重镇的综合优势,着力提升市场交易要素资源的集散配置功能,扩大集聚与辐射面,促进全市商贸综合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前列,不断夯实国家商贸中心城市。
进一步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高地。按照中央“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深化开放型城市体制改革,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经济外向度大幅提升,开放功能环境全面优化,经济开放水平走在中西部前列,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持续巩固和提升。
预计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力争突破8500亿元,继续保持在全国15个副省级以上城市靠前地位。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3万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年均增长15%。进出口总额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境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6.44亿美元。“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有影响力的企业达30家。口岸货运量达到1443万吨。全年展会数量稳定在1000场左右,举办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展会,成为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