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成都市成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成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蒲发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工作报告中获悉,接下来,成华区将致力于做足城市动力,打造转型发展“助推器”,奋力建设创新驱动、后劲充足的“活力成华”。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围绕全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活力城市,大力推动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着力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和创造力。
2017年将新增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500家以上
跑出创新引领加速度。据悉,成华区将深入落实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创新引领行动,抓实抓好“创新引领”工程,制定实施支持创新空间发展激励政策,打通政产学研用和军民深度融合“两大通道”,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3+2+N”全域创新驱动新格局。突出“三核”引领,在菁蓉国际港打造一批新型创新空间,大力引入国内外知名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机构,力促菁蓉国际港进入全市双创载体第一方阵;在十一科技大厦打造中关村领创空间,尽快形成立足成都、服务西南的创新品牌;在龙潭总部经济城引进一批企业科研机构,加快打造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区。
推动“两校”协同,强化区域服务理念,支持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依托“两校”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地下探测感知等前沿领域研发优势,强化科研成果属地转化,共建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强化“多点”支撑,用好用足各街道商业存量和增量用房,大力发展创新经济和楼宇经济,让更多“创新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力争到2021年,全区创新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00亿元以上。2017年,新建成光谷创业咖啡、创客邦成华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6个,新引进创业服务机构100家以上,新增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500家以上。
力争三年内各街道至少培育1家新三板以上上市企业
抓实抓好“经济证券化”工程,加强资本市场和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推动企业通过上市、债券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融资,全面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力争五年内,经济证券化率超过150%。
大力开展街道培育上市企业“破零行动”,力争三年内各街道至少培育1家新三板以上上市企业。2017年,至少5家企业在新三板、70家企业在区域性市场挂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供需两侧在更高水平上再平衡。统筹抓好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五证合一”“企业集群注册”,努力以政府“瘦身”促市场“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