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推动创新工作的前提。日前召开的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强调,“要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近年来,我市深入研究解决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完善及出台了一批科技创新政策,激励着全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赢得新一轮产业先机。但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没有良好的“培育”环境就可能“难产”。这就向我市提出更高要求:加大力度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创造出更多有含金量的重点科研成果,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南宁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得到有力支撑
日前,从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传来好消息:南宁选送的虚拟医学转化研究团队获得团队组第五名的优异成绩,登上国家双创最高舞台。
该团队自主研发的数据压缩和智能索引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海量数据的索引分析,能够实时多维度分析及展现。“这个骄人的成绩和广西、南宁各科技部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虚拟医学转化研究团队负责人胡慧华告诉记者,如果把创业项目比作植物,它的生长离不开空气、土壤和养分,那么,南宁在支持创新创业上为创业者提供了充足的要素。
胡慧华所说的“充足要素”是:南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全面深入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强、操作性好、支持力度大的政策,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南宁将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提升到空前的新高度,创新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和重要价值导向。
得益于南宁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该团队已成功为北美司法部、全球能源公司、加拿大医药集团等机构进行分析系统开发,在帮助客户提高业务绩效并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团队实力也日趋强大。
众多政策支持企业创新
“今后我们要积极与政府合作,在全国至少建立10个零农药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区推广产品,以示范区带动省级或区域的推广和发展。”这是广西素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黎钦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