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岛集中财力优先保障改善民生,973亿元财政支出投向各个民生领域,占到财政支出的72%。通过优化政策措施服务实体经济,帮助企业融资、减费降税,多元投入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惠民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去年,我市在增进民生上持续发力,公共服务不断改善。重点加大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三农、扶贫、公共事业6个方面的保障力度,支持提高了15项民生保障标准,新增了6项民生保障事项,扩大了3项民生保障范围,大部分民生保障标准居全省首位,多项政策为全省唯一。除城乡低保标准、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标准大幅提高之外,我市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52元,投入1.4亿元保障药品“零差价”销售,降低群众就医费用。
面向“三农”的财政支出,补齐了生态短板。我市去年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4.4亿元,加强耕地地力保护和推广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安排2.4亿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拨付1.4亿元,对水源地、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所在地的农民给予“生态补偿”。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2016年市级财政统筹安排扶贫专项资金5.6亿元,是上年的4.2倍。建立市级财政精准脱贫转移支付制度,2016年-2018年对全市10个经济薄弱镇、186个经济薄弱村和200个省定贫困村,每镇(村)每年分别给予200万元、30万元和40万元专项补助,提升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确保脱贫不返贫。
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投入,让群众更有 “幸福感”。2016年安排公交、自来水、燃气、供热等财政补贴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