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建设之春”到“准备之冬”,寒暑一度,春华秋实,而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经济工作项目化”。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在推进项目建设中,银川市连续多年在全市开展“准备之冬”“建设之春”发展之夏”“收获之秋”以及“大干实干100天”等活动,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推进重大项目、重点任务、重要工作落实,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动能、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等方面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断聚合新动能促进开放内涵式发展。
及早谋划项目推进PPP模式
谋划项目是项目工作的第一步。对此,各县(市)区、各部门主动争取国家部委资金、项目的支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衔接点和项目对接点,及早谋划一批基建、产业、贸易、融资共建共享工程项目。“特别是,主动对接国家、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和自治区60大庆,研究经济振兴政策导向,在安居保障、交通水利、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市委督查室负责人介绍。
在此基础上,银川市推进PPP模式项目建设,全市上报列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推介项目共两批6个,总投资16.09亿元。列入国家发改委向社会资本推介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公示13个,总投资30.62亿元,其中第一批项目已全部签约开工。
上报列入自治区发改委PPP项目库项目两个批次共60个项目,总投资1054亿元。目前,第一批推介已签约项目1个,第二批推介已完工项目2个,已签约开工项目13个。此外,市级层面共征集汇总PPP项目104个,已开工实施项目25个,签署意向性合作协议项目16个,初步储备项目63个。
领导包抓项目同步推进大督查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银川市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项目工作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其他市级领导紧盯项目推进,多次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调研督查和现场协调推进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有力促进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市委督查室负责人介绍。在此引导下,各县(市)区也建立了领导包抓项目工作机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灵武市通过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等形式,对项目管理、施工进度和质量等进行集中稽查,厘清项目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提速。兴庆区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项目推进中各类实际问题。
金凤区围绕清单任务集中开展督查,建立专项奖励和导向激励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奖励先进。
在领导包抓的基础上,银川市同步推进项目建设督查工作力度。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盯紧重点建设项目抓进程,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期,按天、按周部署任务、督查落实,盯进度、盯形象、盯投资。仅在“大干实干100天”活动中,先后组织集中督查、专项督查、专题推进会10次,及时编发各类通报、专报和督办通知15期,督促各县(市)区和项目实施单位做实前期,落实资金,协调解决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督促相关县(市)区、部门进行整改落实。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产业地图”招商
招商引资是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银川市近年来强化“主动招商”意识,着力推进“产业地图”招商,积极落实“精准对接”举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稳步增长,项目质量逐步提升。据统计,2016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54个,外方总投资220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17.28亿元,同比增长21.89%。
这其中,市级领导带队全力开展重点区域招商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赴北京、四川、浙江等省市,其他市级领导分别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有效促成多个项目签约落地并达成多个合作意向。而且,成功举办2016“一带一路”银川发展高峰论坛及2016全球(银川)TMF智慧城市峰会,签订新产业项目16个,签约金额151.81亿元,特别是引进丝绸之路“生命谷”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
以项目带动建设打造“四群一链”
通过项目的带动,银川市推进产业群、投资群、金融群、人才群,进而构成全产业链的“四群一链”建设。这其中,现代纺织全产业链是最典型的代表。“以‘一城三园’为载体,推进如意高档纺精梳纱线、高档衬衫面料、高档衬衫、气流纺纱等项目实施,初步形成聚酯纤维、棉纺、毛纺、羊绒、亚麻、面料、服装、品牌全产业链。”滨河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恒天如意科技产业城项目被中纺联认定为全国纺织行业同时开工面积最大的项目。而且,如意科技时尚年产3万吨纱线染色智能化工厂项目获批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资金。
培育壮大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是另一个发力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银川市在加快新材料等产业集群优势转化方面,以隆基硅材料、佳晶公司、天通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目前银川隆基硅年产3GW单晶硅棒、3GW切片和500MW电池组件等试生产,建成全球最大的单晶硅棒及切片生产基地。天通蓝宝石项目360台长晶炉已安装到位,项目全部达产后产能可达2450吨,在全国保二争一。年产3500吨纤维碳化项目落地开工,填补银川市碳纤维产业空白。
此外,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工程,推进智能工厂向智能制造的转变。舍弗勒宁夏工厂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先进的数字化培训中心、国内最先进的轴承生产线,小巨人机床高端智能机床销往欧洲,天地支护装备公司液压支架出口俄罗斯,共享铸钢公司研发的水轮机产品,具有世界顶级生产技术。共享模具3D打印及铸造智能化工厂项目已完成样机制造,巨能机器人基于物联网的机器人在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个性需求制造模式、智能绿色生产运营和全流程互联网转型三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