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靠什么融入全球经济产业价值链?当然首先是航空!”中国民航大学教授、“中国临空经济第一人”曹允春说,临空经济属于高端经济形态,规划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有利于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吸引和聚集经济发展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曹允春曾编制过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30余个城市临空经济规划,也是成都双流临空经济战略发展高级顾问。3月7日晚上,曹允春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他说,成都获批设立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标志着成都迈入与“北上广”比肩发展的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第一阵营,具备临空经济发展“国家示范”标杆的条件和基础。
A地位与影响
核心摘要:这体现了成都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赋予了成都新的国家使命。成都临空经济发展占“天机”抢先机,升级为“国家示范”将有利于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吸引和聚集经济发展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增强成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早在几年前,曹允春就参与制定成都双流临空经济区规划、临空产业规划,对成都临空经济发展历程颇为熟悉。曾经坐车围绕双流国际机场转了一圈的他,看到高端大企业云集机场周围,就感受到成都临空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他说,成都是中国最早开展临空经济规划建设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临空经济发展有特色、有起色,发展得相当不错,占“天机”抢占了先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经济的重要趋势,航空是融入全球经济产业价值链最高效的路径。
不沿江、不靠海、不沿边的成都,是典型内陆城市,然而依托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成都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引领中西部地区发展,不断巩固“航空第四城”地位,从内陆城市华丽转身变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在中国西部地区,目前只有成都和重庆两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不仅承担着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重任,还肩负着为其他城市创新地探索出借鉴意义的示范功能。”曹允春说。
他认为,成都获批临空经济示范区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意味着成都临空经济从以前的二线骨干城市,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一线城市比肩发展,迈入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第一阵营;二是成都肩负着继续引领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使命,其发展经验和模式将为其他城市发展起到借鉴示范的标杆意义。
曹允春也特别关注到,去年国务院定位成都为国家中心城市,最近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成都-重庆”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这充分体现了成都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赋予了成都新的国家使命。”
地处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黄金交汇点,成都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前哨”。规划建设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有利于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吸引和聚集经济发展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建设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进一步增强成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