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探索破解人才瓶颈的正确方式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8-11

  最近,浙江执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招聘了几位员工,他们中有的懂土耳其语,有的会伊朗语。在执御创始人李海燕看来,能把这群“宝贝”挖来,确实费了一番力气。

  “我们‘广撒网’,通过各种渠道找人,包括高校、留学生组织、朋友关系等等。”李海燕透露,“目前找到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据了解,今年2月,执御坐上中东地区移动电商头把交椅。为广泛开展业务,执御需要大量精通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伊朗语等语种的人才。

  “但是国内小语种的人才奇缺。”李海燕认为。为此,执御在约旦建立客服中心,当地招聘100余位客服人员,缓解国内此类语言人才稀缺的状况。

  事实上,随着跨境电商大热,大量传统外贸企业纷纷向跨境电商进军,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许多企业将目光瞄准新兴市场。

  行业急剧膨胀的同时,人才稀缺尤其是小语种人才稀缺的问题更为突出。不久前,杭州综试区举办了一场跨境电商校企对接会,与会的企业代表一致表示,“企业对小语种人才真是‘求贤若渴’”。

  杭州安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HR潘文强表示,如果同时具备英语和某种小语种技能,这类人才加入跨境电商行业后,上手会比较快,个人成长空间也较大。

  好在这一瓶颈被及时发现,眼下已有高校开始行动,主打“外语+跨境电商”特色,与企业联手建设和培养行业人才梯队。

  国内小语种人才奇缺

  企业把客服中心移至国外

  8月8日,杭州安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召开内部会议讨论人才需求。“我们现在急需一位双语运营人才,既要懂英语又要懂德语。”HR潘文强告诉记者,“相对来说,英语比较通用,会英语的人好招,德语这些小语种的人才真难找。”

  对此,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国际部经理严玉听持相同意见。新安化工在非洲市场深耕跨境电商业务,需要大量法语人才,但实际上招到的人才与用工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缺口。在此情况下,公司决定自行培养,选定合适的人,一方面培养跨境电商业务技能,一方面培养法语技能。

  面对国内小语种人才奇缺的情况,执御公司则把客服中心移到了海外。“目前在约旦的客服中心有100多人,今年会扩充至三四百人。接下来,顺应业务发展情况,土耳其和伊朗可能也会设立客服中心。”执御创始人李海燕表示。

  在执御,新聘用的小语种人才,月薪5000元起步,随着经验积累、业务能力提升,月薪可能破万元。

  “如果在海外当地招人,用工成本会低一些。”李海燕说道,“但是相对的,公司管理成本会比较高。”

  外语+跨境电商

  多技能get从语言开始

  那么,哪些语言算是小语种?

  杭州市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翻译服务中心经理文辉介绍说,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

  “不过人们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文辉说道,若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小语种约有30种,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乌克兰语、瑞典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波斯语、泰语、朝鲜语、韩语、越南语、阿拉伯语、日语、印度语、马来语、缅甸语等。

  浙江胜利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部经理茹峰认为,跨境电商,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沉淀逐渐积累的行业,入职门槛不高,“但是语言是敲门砖,有利于后期成长”。

  在此情况下,拥有外语特别是小语种优势的高校,则成了不少企业眼里的“香饽饽”。而一些在杭高校,也抓住企业的需求趋势,推出主打“外语+跨境电商”的特色专业,比如浙江外国语学院。

  “今年4月,我们学校成立了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学院,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了44名涵盖13个专业5个小语种的大四学生进入学院,集中系统培养电子商务知识。”浙江外国语学院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方美玉介绍,“本来我们学校就开设了包括朝鲜语、意大利语在内的10个语种专业。按照教育计划,进入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学院的学生,一方面要学习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一方面还要至少掌握一门除英语以外的语言能力。”

  “有了语言技能基础的大学生,尽管还是一张白纸,但我们也能通过企业内训机制,把他们培养成适应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李海燕等业内人士对此信心满满。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