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吸引高级人才切入发展智慧能源行业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5-25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战略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切入智慧能源行业,在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等智慧能源细分领域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但在观察人士看来,东莞在新能源领域仍存在缺乏“重量级”企业、核心技术人才缺乏、产业体系不健全等短板,补好短板将成为东莞能否占领行业风口的关键。

  新能源领域巨头企业崛起

  在位于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事特”)的总装车间里,一个个智能充电桩整齐排列。“这是电动公交充电桩,公司生产的UPS电源和充电桩广泛应用于杭州萧山机场,在去年的G20峰会上受到了不少国家的关注。”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易事特从一家代工企业成长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新能源公司,致力于UPS、EPS电源、光伏发电站及智能微电网等新能源产品的研发,成为中国电源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张亮丽名片。

  易事特自主研发生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先后在甘肃、青海、江苏、宁夏及印度、德国、法国、中亚等地的大型发电站广泛运用。

  “国内的像百度、腾讯、中国移动、深圳地铁和武广高铁,国外的如约旦数据中心和美国首条无人驾驶地铁,他们的数据中心都来自易事特。” 何思模告诉记者,为了适应行业变化的新趋势,易事特的定位从传统的设备供应商,转变成为“全球电能质量解决方案供应商”,变提供单个产品为提供数据中心一站式产品服务。

  2016年,易事特实现营业收入52.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44%。业绩预报显示,2017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预计比上年同期增长30%-60%。何思模透露,近10年来公司的年均增长率在35%以上,市值也大幅翻番。

  对于这个亮眼的成绩,何思模却并不满足,“还要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争取让企业在2025年实现千亿元的规模。”

  中国智慧能源专家、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忠敏认为,智慧能源产业是传统的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三者的结合和应用。可以预见,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的结合,势必将产生一个巨大的能量体。

  “中午12时刚刚下班回到家,家里的饭菜已经做好,空调已调整到合适的温度,电视机播放着自己最喜爱的节目,而这一切将在5年之内实现。”何思模这样描述“智慧家居”的场景。“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拥有广阔的市场。易事特已将战略目光投向“智慧城市”,为“智慧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提供“智慧能源”和解决方案,让人们的生活幸福安逸。

  同样是在松山湖,又一个新能源巨头企业将在这里崛起——国内最大的氢能源装备产业化项目东沣新能源装备产业化项目近日落户。项目预计2019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年产值有望达到15亿元。

  氢能源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该项目主要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和氢动力装备及应用产品,推动氢燃料电池和氢动力装备及其应用产品,包括平流层飞艇、无人机、车辆的产业化等。

  东沣新能源副总经理王磊说,项目落成后,东沣新能源通过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也将加速探索氢能产业化,并且推动东莞参与到氢能产业的国际化竞争中。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