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季,不少人选择留在北上广深等颇具吸引力的一线城市。不过,随着这些地方生活成本增加,不少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伺机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高端人才。
《法制晚报》记者盘点发现,自2016年年底以来,15个新一线城市中有10个出台相关政策,“给钱”、给房、给户口成吸引高学历人才的筹码。此外,济南、合肥两个二线城市给出的条件也尤为丰厚。
京沪常住人口增长放缓
珠三角长沙等地成热门
新一线城市是根据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学术资源等指标综合评比后,划分的名单。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结果称,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但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有了一些改变,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和宁波。
相较于2016年年度榜单,成都、杭州、武汉继续包揽前三名,正在迅速接近“第一集团”;苏州跃升明显,进入前十;东莞和郑州成为了新晋的新一线城市;而厦门和无锡则降为二线城市。
记者发现,由于落户政策较为宽松,产业发展较好,一线城市中,深圳、广州最具吸引力,人口增量均超过50万,位居前列。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增长放缓,2016年人口净增长仅为2.4万和4.43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长沙、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常住人口迎来爆发式增长。此外,武汉、郑州、天津等地人口净增也都超过了15万人。
从地域分布来看,人口正在向珠三角、中部的长沙、武汉和郑州以及上游的重庆等地流入。
“有奖”激励
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 每月发放千元房补
日前,山东济南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共分5部分30条。近年来,为了引进人才,济南在不断更新政策,给人才更大的吸引力。据了解,此次新政规定的补贴金额创下历史新高。
据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刘勤介绍,济南要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计划,对新引进或培养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对新当选和全职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层次的国内外顶尖人才,给予500万元生活补贴。
此外,着力培养本土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并给予最高300万元项目经费资助;围绕支撑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产业金融人才集聚计划,给予引进的金融人才最高100万元的生活补贴。
根据不同情况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相应住房保障服务,比如对新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对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军人才,可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最长免租5年的住房。
为吸引优秀年轻人才,济南还将对企业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标准连续发放三年租房补贴。新引进的市级以上领军人才需要购买住房的,可不受户籍、在济南市缴纳一定期限社会保险等限购政策影响。
同样给予高端人才奖励激励的还有西安,5月8日,西安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发布由西安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的《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
据了解,新人才政策从目标要求、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奖励激励、服务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23条人才新政。其中对于顶尖人才,给予一次性500万元项目配套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