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领航佛山工业文明之路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6-20

  佛山人对制造业、对实体经济的钟爱与坚守穿越千年。在时代棋盘上,佛山如何落子,何以取胜?

  站在这个“风口时代”,佛山制造能否完成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探路先锋的时代使命?佛山能否“弯道超车”赶上甚至成为领跑者?昨日召开的“佛山·脊梁企业”“佛山·大城企业家”命名大会给出了答案。

  制造之根:跨越千年的大城之道

  很多失败不是由于才能有限,而是由于没有坚持到底。拥有制造业企业达10万家之巨的佛山,如今可以笑着说出这句话。

  2008年之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转向低迷,多不胜数的城市磨刀霍霍,削减制造业在产业布局中的份额。当此之时,佛山发出制造业是佛山之根的强音,堪为异数。

  现实回馈给它的是什么呢?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6万亿元,全国排名第六;民营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从2011年的65.5%提高到2016年的78.7%。

  在不断洗牌的城市英雄榜上,佛山靠着一份定力牢牢守护着自己的江湖地位。制造业立市,大品牌思路,是它持之以恒的发展战略。

  信心从哪里来?从这座城市入骨入髓的制造业基因里来。底气从哪里来?从上百年来佛山企业家坚守实业的共识里来。

  1987年,李深华用5万元注册资金在南海罗村创办了一家叫“华兴玻璃”的工厂。30年来,不管外围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它只专注做一件事,就是做好日用玻璃瓶。华兴以“笨”自居,不搞房地产,不搞短平快的投资项目,只一门心思做到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综合日用玻璃制品企业。

  自1992年,梁庆德把顺德桂洲羽绒制品厂改名为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大举进军家电业开始,25年间,从用OEM方式为海外品牌代工,到成立美国研发中心,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光波微波组合的微波炉,不变的是格兰仕在制造业转型潮中“不做500强,要做500年”的坚守。

  用市委书记鲁毅的话说,佛山企业家的这股精神,是佛山制造延绵千年历经百般艰辛却越发强大的灵魂支柱,是“千年商都”最具活力的文化DNA,是全体佛山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政企共振:奏响佛山制造的一路凯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曾撰文指出,佛山能够成功进入高收入城市行列,并为中国在今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示范经验的关键,在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