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惜才爱才激励青年才俊勤奋耕耘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7-13

  在广州塔内,许钦松创作奖的评审现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许钦松忙碌地关照着画作摆放,36件外地作品,本地院校作品113件。确认着对应画作的信息,他一遍遍地提醒团队注重合作精神,手中拿着投票名单,一一核对画作,观摩那些颇有意蕴的学生作品,不时地称赞道:“不错哦,确实不错”,这种满意,即是对画作种类丰富性的认可,也是对作品本身的喜爱。精神矍铄的许老,评审画作的模样,总能再现出对美术后生们殷切的期望。同许钦松先生一同对此次创作奖评审的,还有来自八大美院的其余8位评委专家,驻足,品鉴,然后在投票名单上慎重地画上一个圈,这样的评审过程,庄重、严肃,并且关切,每看一幅画,都像是对学院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这些学生的画作,从形式技巧上来说,都在院校教授们的意料之中,如同看着自己带大的孩子一般;但是,思想内容上,这批青年人身上所散发出的对当下、对时代的关怀,却让院校教授们感动不已,学生们羞涩画笔中透露出的真诚,成了评审们意外的感动。

  许钦松创作奖设置的初衷,便是为了给青年学子们一块进入艺术领域的敲门砖,许钦松告诉记者,要让一个艺术人才,在茫茫大海中自己漂浮起来,“实在是太难了”,他们需要这样的机遇,需要帮扶,只有这样才能把艺术的苗子,尽可能地留在艺术领域。当天的一整个下午,许钦松和八大美院的教授,通过三轮的评审投票,一轮又一轮挑出了此次入选作品中最为成功的画作,在许老心中,这个创作奖的初衷并非是要用艺术家的高标准,来衡量初出茅庐的学子画作,而是希望在学生作品中找到他们艺术的潜质,选出那批能在学院创作中,准确领悟艺术的作品。广东省美协副主席黄启明在评选时,一再徘徊在一幅自己特别钟爱,但并未入选的抽象画作前,“这幅画真的特别好,太可惜了。”在评审们心中,学生画作的闪光点特别难得,许钦松创作奖的评奖机制,则是希望从中选出最优者,在这个取舍过程中,评审专家惜才爱才,颇为矛盾。而这对于青年学子们而言,也正好是赶上了一个遇见伯乐的好时代。

  画作主题

  关注现实,青涩而真诚

  此次画作展览作品的来源是各大高校,青年学生们的创作始终离不开校园生活观察的角度,具有学生时代的特点。许钦松告诉记者,此次创作奖范围扩展至全国,青年学生思想汇集,一个直接的现象便是:具有很强的当代性,这种青年人的当代性,与固有的传统模式非常不一样了,“青年人视野的开阔,他们的锐气,想象力是难能可贵的,”在天津美术学院范敏看来,此次画展中,青年学生们的画作语言,能够体现出当下青年的关注视野,“他们更多在关注当下的,现实的问题。比如,很多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社会中的忧虑苦恼。”范敏还记得那幅《今天吃什么》的画作,这便是典型的现代生活中的焦虑,而这些有意思的主题,在范敏看来,都能直观地感受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而不再是单单模仿前人的思考。背后反映的,是青年艺术家们,正在进行着寻找个性化语言的尝试,“以我的眼睛,寻找到我的语言。”而这种个性化的表达语言,在西安美术学院的武小川教授看来,是此次创作奖作品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色所在。在他的感受中,以广州为代表的南方学生们,“他们的公民意识,自我意识特别强烈。”

  在如今的多元社会中,这种自我表达要想获得一定的吸引力,就需要有一定深度的技术呈现,有一定深度的思想超越,“大家都在追求独特,谁更吸引别人呢?”而最终能真正打动别人,才可能真的实现价值。从这一点来说,处于学生时代的应届毕业生们,他们寻找艺术语言的过程中,难免充满着一些青涩的语调,生疏的感觉,但这在范敏看来,都是在所难免的,他在这些作品中,更看重其中的真诚,“学生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握真诚这种感觉,不能矫揉造作,”他强调,真诚是一种表达角度,“是一种感动的可爱。”

  同时,在许钦松眼里,对于青年人而言,他们的艺术表现,如果一味要求很深刻的思想,关注深刻的内涵,“那不可能”。许钦松创作奖更应该着眼于学生作品背后,所反映的固有教学安排的完成度,“创作奖,正是为了关注他所学到的东西,重在鼓励学生们毕业之后,不要离开美术创作。”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