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先后实地探访中关村、亦庄经济开发区等地多家科创企业,一探人工智能、等技术改变城市生活的奥秘。在北京打造高精尖产业格局的大背景下,科创企业发展迅猛。这背后与北京近年来一系列产业引导政策息息相关。多位企业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北京的研发平台、人才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北京科技独角兽的力量
一个有经验的交警可以很快使路口畅通,那么一个虚拟的“智能交警”指挥交通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我们通过摄像头模拟了一个交警。”3月25日,在海淀区旷视科技公司演示展厅,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一枚摄像头实时抓取并共享各个方向的车流信息,将视觉图像数字化,以灵活调控红绿灯的时长和(港股00001)转向,企业副总裁谢忆楠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类似摄像头已开始在中关村附近路口试点。
不仅仅是城市交通,小到一部手机的美颜功能、一家零售店的“智能管家”,大到一座城市的安防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嵌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谢忆楠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依托技术研发和衍生产品,公司营收已经持续四年实现3倍以上增长。
科技创新企业,正在成为打破科幻与现实之间次元壁的“破壁人”。从一套人脸识别算法到一家估值超百亿的独角兽企业,作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旷视科技的成长颇具典型性。而这样的企业仅在中关村示范区就有25家。整个北京的独角兽企业目前已有80家,居全国首位。
科技企业的成长为北京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新经济实现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33.2%。
在3月25日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表示,北京正在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5G、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努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双动能。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毛东军介绍,北京发布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2018年)》,以正面清单形式便利高精尖企业登记注册。目前,门头沟区、石景山区、大兴区等均已配套出台了“高精尖19条”、“石创10条”、“兴十条人才政策”。
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叶堂林指出:“以前的发展追求的是效率,现在更加强调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以质取胜。”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题中之意。科技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益率,以促进产业升级。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