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产业为什么可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12-03

  全市文化创意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超过8000家,就业人数近20万人,总营收超过1500亿元;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计算,2018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超过19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7.9%,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比“速度”和“规模”更令人欣喜的,是质量!

  《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圳文化产业的目标和定位——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4年来,数字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等新型文化业态逐渐成为引领深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兴力量,速度和质量齐飞的文化产业,成为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深圳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不仅如此,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深圳率先探索新路,彰显改革先锋城市在产业发展中的智慧和力量。

  更具影响力,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日趋成熟

  “没想到,红色经典的文创产品如此时尚有活力。”

  5月16日,来自河北的张女士在第15届文博会的上海展区里,欣赏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树德里系列”文创产品连连感慨。笔记本、明信片等文创产品,以小清新的“手绘”形式,吸引年轻人去接近和学习党的历史。

  已连续三年参加文博会的苏格兰展团,今年有5家企业参展。来自爱丁堡的安德鲁带来了他首次参加文博会的“见面礼”——《哈利·波特》魔法商店,商店高度还原《哈利·波特》里的故事场景,让观众享受寻宝的乐趣。

  文博盛会,中西荟萃。

  如果说,许多走进文博会的观众感受到的是文博会的创意、时尚和“接地气”,那么,在文博会期间权威发布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则昭示着文博会的“高大上”。

  在这里,中国文化企业的第一梯队,自信展示着中国文化旗舰的最新航程。以30强为代表的骨干文化企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文化改革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随着文博会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强,核心层企业、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参展率持续攀升,更加奠定了文博会在业界的核心地位。

  站在“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舞台上,人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成就、新亮点、新趋势。

  第15届文博会的精彩呈现与切实成效,再次证明“文博巨轮”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坚实力量与文化担当,并且通过不断创新办展办会机制,朝着“打造国际知名展会品牌”的目标坚定迈进。

  数据显示——第15届文博会连续十年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政府及港澳台地区组团参展,展出10余万件海内外文化产品,近6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吸引48家文化类上市企业、6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23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携最新产品、最精项目参展;2312家参展商、来自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名海外采购商、50个海外参展国家和地区、132家海外参展机构,66家分会场……

  文博会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舞动上升、色彩斑斓、风采无限。

  目睹文博会的发展壮大,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教授表示,“文博会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晴雨表’、‘风向标’。通过每年一届的文博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跫跫足音,也看到国家对文化产业日益重视的程度以及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地位的提升。”

  在深圳,和文博会一样步履铿锵的还有多个文化产业平台——

  深圳有了自己的“文化银行”。2018年,深圳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启动文化银行建设,对文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金融信贷支持,配套绿色金融通道服务,助推新型文化企业成长壮大。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立足深圳、辐射华南、面向国际,举办了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论坛等系列高端论坛活动及品牌展会,搭建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