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江区政府正式印发《苏州市吴江区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2017年开始,将对各区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的工作任务与产出成效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监测和评价。这是我区首次发布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今后每一年度,我区都将依据《办法》发布创新竞赛榜单,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两个竞赛”榜单同步发布,营造全区创新发展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就《办法》的出台背景和实施要求,记者昨天采访了区科技局局长徐国华。徐国华介绍说,《办法》自今年9月起由区科技局牵头起草,并充分征求各区镇、各部门的意见,经区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印发。
去年,苏州市政府印发了《苏州市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对苏州市各市、区板块进行创新驱动发展的考核,并在去年8月首次发布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我区的《办法》对照苏州指标,结合我区实际对个别评价指标作了调整。
徐国华举例说,如“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修订数量”这一项,我区在苏州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加入了“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苏州市市长质量奖及以上质量奖数量”等;“当年财政科技经费支出”指标明确以年度财政决算“科学技术支出等”科目数据为依据;创投基金规模指标的统计口径明确为在江苏省发改委及以上备案的创投企业、基金及创投(基金)管理企业的实缴资本总额。我区的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分为21个分解指标与9个综合指标,按照“自我对比,横向排序”的原则,对各区镇创新驱动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化监测和评价。各项创新发展指标中,权重分值超过10的共有10项,其中“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科技进步贡献率”3项权重分值为14,为30项指标中权重分值最高的指标。30项指标涉及到的数据来源部门包括区统计局、科技局、经信委、财政局等15个部门。
徐国华认为,这套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指标,可以让各区镇明显直观地看到本区镇创新发展的水平,让下一步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工作更有抓手。“各区镇的创新发展水平上去了,吴江的创新驱动发展也能走在全市前列。”徐国华说。
记者短评
“聚力创新”是中共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的“热词”。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未来五年推动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方针。李强同志日前在参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苏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苏州要真正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主动力,在全省创新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建设“强富美高”新吴江,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我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的创新发展水平,与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尚有差距,创新发展要素仍有待激活,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我区出台《苏州市吴江区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办法》,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转型升级的第一个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也是对李强同志“聚力创新”要求最及时、最有力的落地回音,这必将促进我区创新驱动发展在苏州各板块中争先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