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1-14

  在刚公布不久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广州再次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实现“大丰收”。其中,医药医疗领域表现亮眼,获奖数占总数26%,展现生物医药产业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

  广州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出产业链条完整、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速,2019年,广州全市医药制造业和医疗器械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了10.2%和53.5%。广州形成了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为主导,以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等优势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构建起从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和转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可以说,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潜力培育成为未来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之一。

  一款创新药物,从创新研发、再到临床试验,再到产业化,往往需要不断地“披荆斩棘”。为了抢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上周五,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生物医药发展的新政策《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对2018年印发实施的该方案进行了新修订,支持力度更大,可谓“干货满满”。

  陈建荣介绍,《若干规定》由总则、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完善临床研究服务体系、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强化产业支撑保障5部分内容组成。

  扶持资金创新高

  归纳起来,《若干规定》可以概括为“高”“大”“全”三大特点。《若干规定》对生物医药企业扶持资金可谓再创新高。在临床研发阶段,I、II、III期都委托广州地区临床试验机构开展,最高累计可获得2700万元奖励;产业化阶段,诺贝尔奖、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院士等专家领衔的产业化项目,按总投资10%给予支持,最高可获得1亿元补助;再加上技改、一致性评价、引进技术等其他补助,同一企业不同阶段的项目累计可获得近1.5亿元支持,同时符合各区其他扶持政策规定的,还可以申请同时享受市、区政策支持。

  在生物医药企业临床研发阶段,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合同研究机构(CRO)都是共同参与生物医药临床研究的“合伙人”,对这类研发机构,《若干规定》提出从公共平台建设、取得国家认证、到开展服务运营各阶段可分别获得100万元到6000万元不等的奖补。广州拥有丰富的医疗卫生健康资源,如何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和医疗卫生健康资源的有效对接?《若干规定》也提出对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GCP)、临床研究病房等医疗机构,在全国率先实行对GCP机构完成临床试验项目奖励,以及I期临床研究病房建设、床位补贴等都有数百万元支持。而更具有开创性的是,对临床研究人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给他们松绑,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允许兼职取酬、离岗创业,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