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试点为北京改革探路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3-04

  北京亦庄新一轮营商改革的大幕就此揭开。经开区将根据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大刀阔斧改革政务服务,让改革的节奏跟得上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由改革而兴的经开区,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体制改革、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先行一步,也为更大范围内的改革提供“亦庄样本”。

  一枚印章管亦庄所有审批

  着急建新厂门的北方华创,每月有4000多辆货车进出,运来生产缺一不可的原材料,送走销往全球各地的半导体设备。

  “审批耽误一天,材料运输就延迟一天。”李端林说。按原流程,他得分别办园林、市政、交通三个审批事项。每个都需要提交材料、现场核验,整个手续往往耗时20天。但按新规矩,所有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局,三个事项并联到一起,材料只要一份、核验只需一次。

  接到北方华创申请的于琼格外小心。她原是经开区城市管理局的审批员,两个月前到筹备中的行政审批局报到。这两个月,她一直在向各部门求教,得把过去分散在十几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流程厘清、弄懂。

  这也是行政审批局挂牌后接到的第一个审批件。李端林不知道,材料递进窗口后便开始了“加速跑”:审批员同时联络园林、市政、交通三方负责人到现场查看,再同步审核把关,两天后三张许可证盖上公章时,她才松了一口气。

  “‘一枚印章审批’制度是政务服务的最好体现。”经开区工委书记王少峰说。自2019年底,经开区开始启动“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改革,今年将全面推行。目前,行政审批局已经承担了182个审批事项,正在朝着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门、只跑一次、只拨一号、一网通办、一表申请”;政府部门“一窗受理、一套审批标准、一口兑现政策、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体化无差别受理”的“十个一”目标迈进。

  新机制试点为北京改革探路

  经海路与科创十街交会处,荒废了多年的土地变身“华卓精科亦庄园区”,未来将攻克半导体装备关键零部件的“世纪难题”。

  “我从提出需求到拿到土地只用了半年!”站在厂房里,清华大学教授、华卓精科创始人朱煜格外激动。华卓精科是一家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的企业。

  如此重要的企业却一度困在产业化上。最难的是2015年:双工件台项目成果已经通过专项测试验收,急需建造产业化平台。“我们现在最着急的就是需要一块地,到经开区后能不能先给解决这个问题?”经开区引进项目的前期座谈会上,朱煜抛出“烫手山芋”。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